胡金林的沉浮人生
去年,58歲的胡金林又迎來了一群到柬埔寨“淘金”的中國商人。豪爽的他照例設宴款待,酒桌上,朋友向幾個中國客人介紹:“這是胡老板,當年著名的溫州八大王之一?!笨腿藗兌Y節性地笑臉相迎,卻未在意“溫州八大王”幾個字。干掉一杯酒后,話題被切換到了高爾夫球上。
畢竟,那已經是30年前的事情了。如今,他在柬埔寨做電器和橡膠生意。
這雖是陳年軼事,卻構成了一代溫州人捕捉歷史機遇的片段。“十八大”期間,電視劇《溫州一家人》在央視黃金檔播出,其中就有根據胡金林真人真事而改編的情節。
弄潮兒跌落風口浪尖
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,由于電器產品供求渠道不暢,胡金林成立五金電器門市部,從國營企業里購進電器原料,簡單加工制作后,再賣給江浙一帶的國營工廠。胡金林的電器公司每年營業額已有120萬元,冠絕柳市,成為溫州著名的“五金大王”。與其他行業幾個嶄露頭角的商人并稱“溫州八大王”。
不久,一場打擊投機倒把的運動席卷而來,“八大王”首當其沖,大部分被捕入獄,而胡金林提前聞到風聲,開始了他的潛逃生涯。
兩年后,中央文件給“八大王”們平反,胡金林才得以重返柳市。雖然當時省里的領導鼓勵他繼續做大生意。胡金林卻擺了擺手,他想要脫離賴以成名的五金電器行業。
1985年,胡金林投資100萬元,創辦溫州第一家軋鋼廠,希望填補當地基礎建設的需求缺口。但事與愿違,“我沒讀過書,不懂得讓鋼廠納入政府發展規劃,后來又有污染問題。不到三年,軋鋼廠無奈關門。”
最終,胡金林還是回到老本行,創立三林機床電器廠。重拾舊業的他很快如魚得水,仿制出的交流接觸器,品種比北京、上海的國營大廠還全。至1993年,其年產值已達6000萬元。
這一年,樂清政府召集了胡金林、南存輝與胡成中等當時的“電器五強”,提出讓其收編當地其他較小的電器企業組成大集團。面對如此誘人的橄欖枝,胡金林再度拒絕了。“還是心有余悸,吃得飽飯就夠了?!彼f。
不惑之年異國二次創業
2000年11月,國家提出建立“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”。胡金林聞風而動,在東南亞考察了一圈后,他看中了內戰后百廢待興的柬埔寨。
實際上,柬埔寨電力供應嚴重缺乏,絕大多數工廠都是用柴油發電機自己發電,而且配電設備非常落后,有的只是一把閘刀和四根銅條,有的甚至還用炮彈彈片作為替代品。
而當地市場上,絕大多數的電器產品都來自歐美。同樣一款產品,歐美的要1000美元,在溫州進貨則只需200美元。如果將溫州的產品運到柬埔寨,賣三四百美元,不僅極具價格優勢,還大有賺頭。
2001年7月,胡金林的三林公司在金邊開張。兩間門面、10個房間和一個大倉庫,感覺如同當初在柳市的五金門市,他興奮地帶上翻譯馬不停蹄地拜訪各個工廠。
第一單生意,來自柬埔寨最大的啤酒廠——馬來西亞人投資的吳哥啤酒廠。
當時的吳哥啤酒廠,由三臺發電機運轉,配電系統浪費率達到30%。有馬來西亞的電器公司報過價,開口50000美元,而胡金林要價僅6000美元,并承諾安裝兩臺省電柜,三臺發電機只用開兩臺。
啤酒廠老板將信將疑,要他安裝好后自己再付錢。為了打開當地市場,胡金林一口答應。結果兩個省電柜一裝上,功率從此前的1200萬千瓦,降至700萬千瓦,正好是兩臺發電機的功率。
雙方皆大歡喜,胡金林在當地一炮打響,進而又拿下當時柬埔寨最大的制衣廠——臺揚制衣廠30000美元的訂單。安裝完成后,工廠每月節省電費4.5萬美元,不到一個月便收回投資。后來,他跟這個工廠的臺灣老板開玩笑:“幫你省下的錢,都夠你建個新工廠了。”
異國他鄉,時空變幻,彼時45歲的胡金林好像找回了當年那個25歲的自己。
一個人的復興之路
2003年,柬埔寨當地一個80多歲的華裔電廠老板病危,病床上的他派人請來了胡金林。當初,跟胡金林合作后,他的火電廠扭虧為盈,每月能賺50000美元。老人一見到胡金林,頓時打起了精神:“小胡,我兒子和太太都在歐洲,這邊沒有親人,工廠你就開個價吧。”胡金林明白,老人臨終前最后的一個心結,莫過于把工廠變現留給兒子。略微一算后,他報價100萬美元。老人一口答應。
此后三年油價漸漲,依賴柴油的火電廠利潤見底,遂被關閉。而三年內賺來的錢,差不多就100萬美元。胡金林當初的這筆買賣,純屬幫老友完成一個臨終前的心愿。
一去一來百萬美元,其中“義氣”,卻不可衡量。
跌落過的人生,究竟怎樣才算真正站起來?尤其是一個曾經的“大王”。
2007年,胡金林看準了橡膠種植業,一連開了6家公司。柬埔寨法律規定,每家外資公司每家只能買10000公頃土地。這樣,他就買下60000公頃林地?!?/span>橡膠是不可替代的資源,我國只有海南、云南出產,八成依賴進口。而柬埔寨正適合種橡膠,我這也是給國家作貢獻?!?/span>
30年前失去的東西,倔強的胡金林以一己之力,正在一點一點地找回來。